生命的故事

编号: 1494      精装
作者: 维吉尼亚·李·伯顿 文/图,刘宇清 译,程业明博士 顾问,笑笑 手写字
出版社: 21世纪出版社
年龄:
7-10岁
主题:
科普
自然环保
生命教育

编辑推荐

    创作《生命的故事》耗费了伯顿整整八年的时间。八年间,她不断前往纽约的国家历史博物馆获取地理学、古生物学、古植物学和考古学方面的相关知识,为了方便工作,有时就入住在博物馆边上的一个小宾馆里。她戏称有那么一段时间,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每天早上雷打不动地看到她把车子停在台阶前,简直都看腻了。她以极大的耐性吸收和消化各种资料,并在插图上精益求精,在每一个细节上费尽力气,一门心思地朝着自己认为完美的目标前进。
    她的努力没有白费。这本长达72页、包括35幅彩色大插图的作品出版后,受到了评论界的一致赞赏,波士顿科学博物馆为此还专门举办了一个庆祝会。已故的哈佛大学知名地质学教授科特利?马瑟(KirtleyF.Mather)曾这样评价它:“伯顿女士没有低估她心目中小读者们的理解能力与科学探索的欲望,她成功地将如此丰富而重要的地史事件和名目呈现给了他们,这实在是一桩值得庆贺的事。”
    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,除了儿童图画书的创作以外,伯顿还是一位出色的艺术设计者。对许多人来说,伯顿在童书创作方面所获得的艺术成就和所作出的重要贡献,往往黯淡了她在另一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的光芒。事实上,在弗利谷,伯顿还负责执教一个艺术设计班,并和这群年轻的学员们一起正式成立了名为“弗利谷设计者”的设计团体。不久之后,这个团体的成员就以他们富于创新性和高质量的设计作品,引起了国内乃至国际范围内人们的注意和称道。有人认为他们的设计代表了当时纺织设计界的一种新取向。我们也可以从伯顿许多部作品的绘图中看出鲜明的艺术设计的痕迹。在《生命的故事》中,每一幅插图都完美地诠释着艺术设计中的对称与均衡、节奏与韵律等模式化的构图理念;而那贯穿了《生命的故事》始终的、几乎已经成为伯顿插画标志的盘旋形与波形线条,那富于装饰画意味的景物呈现,那出现在目录页的透着维多利亚时代装饰风格的边框,都透露了作家本人的艺术设计背景。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,伯顿的插画总是充满了格外精致的艺术细节。
    尽管《生命的故事》是一部专为孩子创作的带有一定科普目的的图画书,但许多人认为,它也是一部适合各个年龄段读者的图画书。不论儿童还是成人读者,都会沉醉在伯顿为地球和人类生命的历史所绘出的这幅华丽、精细而又独特的画图中。作家在故事创作和画面表现方面的才华,让《生命的故事》不仅是一部值得期待的知识启蒙作品,同时也是一部值得恒久收藏的美丽的生命诗篇。

 

内容推荐

    在历史的舞台讲述生命的故事!
    地球诞生以来,生命如何诞生,如何演变成今天的模样?本书以五幕剧的形式娓娓讲述生命发展的历程,语言充满诗意,结构活泼新颖。美国绘本大师伯顿花了八年心血的最后一部巨著。

 

作者简介

    维吉尼亚·李·伯顿1909年8月30日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NewtonCenter,1968年10月15日去世。她的母亲是个诗人和音乐家,父亲是麻省理工学院的首任教务长。从小就生活在充满艺术气息的氛围中,她回忆童年时,人们聚集在市中心唱英格兰民歌、围着五月柱跳舞,父亲的礼物不是玩具而是故事书;8岁时由于母亲的健康原因,他们搬到加利福利亚的一个小镇,那里住着很多艺术家,镇里有三座剧场,经常有各种表演、彩排。伯顿儿时的理想是做一个芭蕾舞演员,中学时她得到一笔奖学金,去旧金山跟一位舞蹈教师学习芭蕾。路途遥远,她每天要做火车、换轮渡、再转有轨电车去学校,至少要花两个小时——她用来捕捉各种生活场景、给陌生人画速写。
    由于要照顾生病的父亲,伯顿放弃了心爱的舞蹈事业,她在波士顿的一份报纸BostonTranscript找到一份画速写的工作,领导她的是当时一位知名的艺术评论家。在其后的两年半中,她画了大量当时杰出的舞蹈家和演员的速写。
    1930年秋天,经朋友的介绍,伯顿去和乔治·德米特里厄斯学习绘画,第二年春天两人结婚。乔治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艺术教师,而且是一位优秀的雕刻家。他们有两个儿子,大儿子阿瑞斯后来也成为在美国,甚至世界范围内都有影响的雕刻家;小儿子麦克毕业于哈佛大学,后来从商,近年来经常来中国投资、兴建娱乐设施。
    伯顿一生创作了很多作品,最受欢迎的儿童读物包括:《小火车头》(1937),《迈克·马力甘和他的蒸汽挖土机》(1939),《神马卡莉索》(1941)和《小房子》(1942),其中《小房子》一书在1943年获得了凯迪克大奖。

书摘与插图
会员评论

您还没有登陆或者借阅过此绘本,无法评论!

评论会员:橄榄  |  评论时间:2016/3/24 12:56:09

真是鸿篇巨制,偏又亲民且有趣味!橄榄还不到三岁,这本书对他而言,太“大”了,但我真的享受其中,补充了很多知识。好像看到了自创世以来生命的延续、演变的一幕幕场景,内心充满感动,洋溢了敬畏!更难能可贵的是,如此“深刻”的命题竟然由如此美丽的形式来展现,大人、孩子都能理解,都能受益。建议妈妈们读读,建议孩子们读读,各有各的得着,向作者致敬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