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辑推荐
生活中那些红色或灰色的时刻让小保罗的情绪有了不同的色彩,这些色彩见证了小保罗的童年,也让他成长为一个内心丰富的五彩成人。
《小保罗》是一本为孩子讲解情绪,并培养孩子情绪力的图画书。它把很抽象的情绪以及情绪表达,用不同的颜色来展现,让孩子们很容易就能理解情绪,并了解情绪和自己的关系以及如何合理表达情绪。
内容推荐
《小保罗》是一本为孩子讲解情绪,并培养孩子情绪力的图画书。它把很抽象的情绪以及情绪表达,用不同的颜色来展现,让孩子们很容易就能理解情绪,并了解情绪和自己的关系以及如何合理表达情绪。
作者简介
作者:艾丽斯·布里埃-阿凯,出生于1979年,她在法国北部的卡昂生活。她在卡昂的中学教授文学和艺术史,已经出版了10多本童书。她喜欢给孩子写故事,她相信可以给孩子讲述一些比较严肃的事情,像是孤独,像是疾病。
她热爱写故事和画画,写下了所有她爱的东西。童话、小说、诗歌,或虚构或真实。
《稻草人》是她的第一本故事书。这个故事是写给她6岁的儿子和那些小鸟的。写这个故事的时候,她的儿子正在承受着一种骨疾病。小小蝙蝠和星星,是她后续的书。2010年,她出版了《红》,这本书获得了低诺曼底地区的政府资助。
绘者:西勒,法国青年插画家。1977年出生于雅丹,她从小就喜欢画画,自己成立了一家艺术传媒公司。在她的画中,线条和颜色总能很好地渲染出各种情感,让文字鲜活起来。她的画风简单、轻松,却总能很好地表达出深刻的故事。
媒体评论
怎么“炼成”金色铠甲?
情绪是一种个人体验,我们不能代替他人去感受。而他人的情绪也只有显露出来才能被我们所观察到。在心理学上,有一种情绪力的说法。情绪力(EmotionalCompetence)是指一个人能够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感受,调节消极的情绪,识别和恰当地回应别人的情绪,可以理解内心的感受而不一定要表现出来,等等。
培养孩子的情绪力,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。只有有了良好的情绪感知能力,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才能提高,才能更健康地成长。《小保罗》就是一本非常独特的、可以和孩子讲解情绪并培养孩子情绪力的图画书,它把很抽象的情绪以及情绪表达用图画、色彩等具体的方式展现了出来,孩子们因此很容易就能理解情绪以及情绪和自己的关系。对于孩子来说,他们的情绪,是从婴儿到学步儿,再到学龄前幼儿,逐渐发展和日益丰富起来的。我们既要允许孩子尽情地体验各种情绪,又要帮助他们比较合适地表达情绪。
在小保罗的世界里,情绪是外显的。只要生活里发生点什么事,他皮肤的色素就会发生变化。小保罗各种各样的情绪都被用颜色表达了出来。例如,“一句轻描淡写的‘不’就能让他脸色苍白,一点随意发泄的怒气就能使他全身发绿”,在小保罗的心里,白色或许对应的是悲伤、蓝色对应的是害怕。这样的对应对于婴幼儿来说是有帮助的。因为低龄孩子只能感受情绪或者直接将情绪表达出来,但他并不能很清楚地意识到或者告诉别人,他的感受是什么。用颜色来表示情绪,能够帮助低龄孩子辨别和表达情绪,即使他们无法用语言清楚地说出来,我们也可以鼓励他们用画画或者说出颜色的方式,来传递“我现在的情绪是什么”这样的信息。但是当孩子的情绪日益丰富时,他们的情感在很多时候是非常复杂的,并不能用一种情绪来说明他当时的感受。因此父母在和孩子一起读《小保罗》时,要避免把情绪标签化。情绪形形色色、多种多样,有时候相互交织,非常复杂,就像书中所说:“脆弱又美丽。”
当孩子经常有机会说出或者画出自己的感受时,我们说,他们就具有了一定的认识和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,这样的能力很重要。有研究对两组儿童进行情绪表达的测试,一组得到过如何表达情绪的帮助,另一组没有。结果是,在不安或者消极情绪中,通过语言、画画等方式得到过帮助的那一组儿童,比较容易从不安的情绪中平静下来。
小保罗的方法,就是真实地表露自己的情绪,“画他的心”。当他能够真实表露情绪时,他就有了金色的铠甲,而这个铠甲就是我们所说的情绪力。当孩子能够认识情绪,并加以恰当地表达时,往往他也就能觉察到别人的情绪,从而更加恰当地理解和回应别人的情感。
现在情绪管理的说法很流行,但我发现很多父母的一些做法其实是不恰当的。比如,家长们经常会在孩子有消极情绪时紧张或者烦躁,恨不得他们的消极情绪快点消失,所谓的“管理情绪”变成了不允许他们表达情绪。如果我们经常表现出这样的态度,孩子就会认为,他不应该有这样的情绪,他会把自己真实的情绪隐藏起来。人的情绪从来不是也不可能是单一的,我们应该学着去感知和接受不同的情绪。如果孩子不能忠于自己的内心、自己的感受,那么也就无法自然地、恰当地表达情绪,更谈不上调整情绪了。
《小保罗》是一本看起来简单却有很深寓意的图画书。父母要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进行亲子阅读,不需要一下子点明。和低龄孩子亲子共读,可以配合做一些游戏。比如,回忆一些情景,让孩子自己说说自己的情绪;或者挑一种、几种颜色,慢慢地让孩子找到自己比较喜欢的表达方式。与稍微大一些的孩子共读,要理解他们的情绪,让父母自己的情绪和孩子的情绪有一个连接,这样孩子就会更容易接受他自己的情绪,并且能够自然地表达出来。
最后要指出的是,和孩子共读,最大的收获是亲子间这段亲密的时光,它将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美好的回忆。不要把读书当成“药”。有的妈妈问我:“如果孩子容易生气,如何通过亲子阅读推行情绪教育?”阅读并不是灵丹妙药,阅读就是阅读,要把身心放到阅读这件事情上。孩子容易生气,不要指望仅仅通过阅读来“教育”他,阅读只是一种小辅助。所谓的情绪教育,应该是从日常生活中父母常常去感受和理解孩子的情绪开始。
美国儿童发展研究协会会员、发展心理学博士、爱贝睿家长教练
陈 忻